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(chuàng)建賬號
登錄在全球化加速推進的今天,國際交流與合作愈發(fā)頻繁,人員跨國流動已成為推動經濟、文化、旅游等領域發(fā)展的重要動力。
2024年,中國入境旅游市場在免簽政策的推動下呈現出強勁增長態(tài)勢。國家統計局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2024年入境游客中外國人2694萬人次,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達到2011.5萬人次,同比上升112.3%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人數同比上升113.5%。
數據雖然凸顯了免簽政策在吸引外國游客方面的顯著成效,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傳統簽證在便利性和吸引力上的不足:當前入境的外國人中僅約1/4選擇辦理傳統簽證,其余則通過免簽政策入境。而當前實施的各項免簽政策主要面對世界范圍內較為發(fā)達的國家和地區(qū),對于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拉美、非洲、東歐等地區(qū)辦理傳統簽證仍是訪華的主要方式。但由于各國辦理中國旅游簽證仍以線下面簽為主,手續(xù)相對繁瑣、流程耗時較長,導致部分游客因時間成本和經濟負擔問題,主動或被動放棄了來華旅游與交流的選擇。
中國旅游簽證現狀與國際對比
近兩年來,中國在簡化簽證流程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,通過優(yōu)化簽證申請表、減少填報內容、取消簽證預約制度以及擴大免采指紋范圍等一系列措施,致力于提升簽證申請的便利性和效率。這些改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國人辦理簽證的成本和費力度,使得外籍人士來華更加便捷。然而,與全球入境人次排名靠前的國家相比,中國旅游簽證在文件要求、申請流程和簽證電子化等方面仍存在優(yōu)化空間。
以在美國申請中國簽證為例,在知名社區(qū)論壇網站Reddit上,不乏美國民眾就申請中國簽證經驗展開的交流與討論??偨Y來看,當前傳統簽證模式存在的主要痛點如下:
首先,傳統簽證依然要求線下到訪辦理。
對于多數國家而言,中國使領館的覆蓋范圍相對有限,尤其在一些幅員遼闊的國家,申請人往往需要專程前往設有使館的城市辦理簽證,期間會產生較高的時間與經濟成本,極大降低了便利性與意愿度。同時,根據網友反饋,目前全美地區(qū)中國使領館已取消線下預約辦理機制,全面實行現場排隊辦理模式,申請人需在指定時間段(通常為12:30–4:30)親自或委托他人、中介機構到場提交材料并完成申請,進一步加重了申請過程的不確定性與負擔。
其次,簽證申請所需的材料較為繁瑣。
文件要求方面,中國旅游簽證除常規(guī)的護照、申請表、照片等基本材料外,通常還需額外提供往返機票訂單、酒店預訂證明等行程文件,或由中國境內單位或個人出具的邀請函件。針對部分國家申請人,還需提交資產證明等補充材料,整體材料要求相對復雜。根據申請人在各類交流平臺上的反饋,“令人困惑”、“壓力大”等表述頻繁出現,充分反映了當前傳統簽證申請流程在材料準備與理解執(zhí)行上的不便與負擔。
電子簽證作為一種高效、便捷的簽證管理模式,已成為國際通行趨勢。如果中國能夠加快推進電子簽證的全面普及,進一步提升入境便利化水平,不僅將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和商務人員來華,促進旅游和貿易交流,也將為國際交流與經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,為國家開放型發(fā)展增添持續(xù)動力。
我國的簽證電子化方面,自2024年7月起,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(qū)臨港新片區(qū)率先試點實施電子口岸簽證,并于同年10月將試點范圍擴大至浦東新區(qū)全域,全程網上辦理,有利于簡化申辦流程、提升服務效率,凸顯出我國持續(xù)深化簽證制度改革的決心和動力。但目前該政策適用人群僅為經上海浦東新區(qū)企業(yè)單位邀請來滬、符合辦理口岸簽證條件的外國人,推廣范圍有限且類別上未覆蓋旅游簽證,更大范圍、更多領域的電子簽證系統覆蓋仍值得期待。
對比來看,泰國、土耳其和阿聯酋等國家已經采取了更加開放便捷的電子簽證程序,包括簡化簽證材料要求、支持在線填表和遞簽以及廣泛推行電子簽證系統等,這些都為申請人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。澳大利亞是電子簽證的先行者之一,其電子簽證系統(eVisitor和ETA)為來自歐洲、北美洲、亞洲等特定國家的旅行者提供了快速入境的便利,且所需材料和費用均少于傳統簽證。日本也從2023年起逐步擴大電子簽證系統使用范圍,目前已面向多國游客開放旅游目的、短期停留的電子簽證申請。中國需要借鑒國際經驗,加快電子簽證的推廣和應用,以滿足更多游客便捷獲取簽證的需求,促進旅游業(yè)發(fā)展,增強國際競爭力。
加速電子簽證進程:擴大試點范圍、科技賦能、流程優(yōu)化
簽證便利化是提升國家旅游吸引力的關鍵因素。近年來,通過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、延長過境免簽停留時間等措施,中國在提升入境游便利性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,但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旅游市場的需求,吸引更多境外游客來華,提升中國作為全球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,仍需在簽證政策上持續(xù)發(fā)力,不斷優(yōu)化相關流程和措施。
一、在制度層面,建議展開由國家級分級管理體系支持的統一電子簽證項目建設。建立統一的電子簽證功能規(guī)范與技術控制欄架,促進簽證申請、審批、查詢、管理的一體化。通過制定經濟人員、企業(yè)工作人員、短期旅游者等不同類型簽證電子化程序,根據實際需求定向化規(guī)范化措施,實現有順序、有應答、有規(guī)則的電子簽證法制上的成熟化。
二是科技賦能電子簽證與入境通關,打造“無感入境通關”體驗。為進一步提升中國入境便利化,建議構建電子簽證系統、電子入境卡與智能閘機的協同運作機制,助力全面實現自助、智能通關模式。在電子簽證辦理環(huán)節(jié),可借鑒國際經驗,適度擴大免采指紋政策的覆蓋范圍,并第一次入境時引入人臉識別、虹膜識別等前沿生物識別技術作為補充手段,進一步提高電子簽證辦理的效率和安全性。在邊境通關環(huán)節(jié),加快電子入境卡的推廣與制度化實施,實現“事前申報、快速通關”的目標,同時也要加強口岸建設,著力提高通關智能化水平,全面提升入境服務體驗。
三是在推行電子簽證過程中,應著力簡化填寫項、資料需求與辦理步驟。建議參考國際經驗,開發(fā)具備在線申請、上傳文件、在線支付、快速審批等全面功能的電子簽證系統,并對現有簽證材料要求進行梳理與優(yōu)化,減少不必要的表格填寫項和文件證明,如對低風險游客群體或短期旅游目的游客,可適當放寬資金證明、行程詳細安排等材料要求等,利用現代信息技術,如視頻面試、在線生物識別信息采集等手段,減少或替代申請人親自前往領事館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四是加強國際對接合作,推動互認機制。推動中國電子簽證落地,離不開與重點客源國在政策、技術和服務層面的協同配合。建議優(yōu)先在東盟、中東、東北亞、中亞等來華意愿強、入境人數多的國家或地區(qū)開展試點合作,推動電子簽證系統在數據標準、證件識別、預約申請等環(huán)節(jié)實現互聯互通。同時,鼓勵駐外使領館加快推進線上辦理模式,提升“全球通辦”能力,進一步降低境外游客的簽證辦理門檻??梢越梃b部分國家間“簽證互信”的實踐經驗,推動建立多邊或雙邊電子簽證互認機制,在提升來華便利度的同時,也有助于增強中國在國際簽證制度體系中的話語權與制度吸引力。
五是在推廣層面需要加強海外宣傳與渠道拓展。電子簽證的便利性能否真正轉化為入境旅游和國際交流的推動力,關鍵在于其在目標客源市場的認知度和可達性。應通過多渠道、多語種的整合傳播,全面提升中國電子簽證的國際知曉度和使用率。建議在主要國際OTA平臺、航空公司官網、全球旅行者常用APP開設專屬入口,提供直達式的電子簽證服務指引。同時,應將電子簽證服務納入“你好!中國”國家旅游品牌的統一宣傳體系,結合免簽政策、入境指南、文化傳播等內容,形成一體化對外形象輸出。
此外,可通過與駐外使領館、海外文化中心與旅游辦事處、入境游組團社的合作,組織專題推廣活動,增強目標國家旅行者的認知與信任。結合當前移動端使用趨勢,建議開發(fā)官方電子簽證移動端頁面或應用,集成簽證申請、材料指引、進度查詢與常見問答等功能,提升服務的可獲取性和用戶體驗。